来源 郑州日报
2025-04-30 06:50:22
4月28日、29日,我市先后召开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贯彻全省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动员部署会精神续会,全面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总结一季度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锚定“挑大梁、走在前”目标,大干实干、奋战苦战,接二连三、克难攻坚,坚决打赢夏秋季经济发展战役,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
会前,市领导带队深入部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园区项目进行了观摩。
【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
算力赛道上的“中原明珠”
时值周末,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游人如织,大家游湖、赏花,听音乐、逛市集,在这个城市打卡新地标的北部,隔岛相望的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被人不断提起,带来自然美景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别样体验。
郑东新区龙湖畔的鼎桥,以其独特的造型被人熟知,如今紧临鼎桥西侧的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于2025年3月1日正式投用,成为龙湖沿线的新风景。该项目位于郑东新区龙湖内环北路以南,龙源十三街以东,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182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可满足4000名员工入住办公。项目主要包含研发中心、全球行政管理总部、全球先进计算展厅等,功能定位于全球总部,具备研发、销售、总部办公的综合服务性园区。简单来说,这里就是超聚变“科研+办公”的大本营,承担着公司全球日常运营及产品研发的重任。
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数据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而算力则是处理这些海量数据的主要推手。定位于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及算力服务提供者的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无疑是全国算力行业的领头羊。
细数超聚变发展,公司于2021年11月15日落地郑东新区,同年12月18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投产。依托20年的技术积累,突破创新,打造最强硬件工程能力、研发自研能力、质量流程把控能力,现有专利超过2000件,与5000多家伙伴共同服务于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211家世界500强企业,覆盖了运营商、金融、互联网、交通、能源等行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云表示,超聚变作为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者,已经在郑州走过了第3个完整年,成功应对了算力产业的巨大变化,实现了“活下来”。销售收入每年一个台阶,2024年跨越300亿元,迈进400亿元;国内稳居第二,海外市场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互联网3年收入10倍增长,运营商收入3倍增长,各垂直行业取得了TOP客户的规模突破,伙伴数量从成立之初2000+实现当前22000+跨越式增长。
显而易见,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的正式投用不仅为超聚变打通国内外市场、链接全球产业链资源筑牢了发展根基,也为郑州筑牢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支点提供了技术引擎和产业标杆,推动实现城市能级跃升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双向赋能。
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附近还有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等配套项目,一个算力产业的集聚地正在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加速形成。
“目前,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正式投入启用,未来已来,超聚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河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刘宏云表示,超聚变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探索业务本质、以奋斗者为本、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全球客户,打造算力赛道上的“中原明珠”。
本报记者 覃岩峰 王阳 文/图
【蜜雪冰城总部基地】
产业新地标激活城市商业新动能
临近五一假期,郑州东站南来北往的旅客日益增多,大家穿行于高楼林立的东站东西广场,很多旅客都会忍不住要到东广场附近的蜜雪冰城总部基地来打卡,以消费一杯茶饮品完成对蜜雪冰城生活陪伴的感谢。
作为现制饮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位于郑东新区动力南路与圃田西路交叉口东南角的蜜雪冰城总部基地项目备受瞩目,究其原因在于蜜雪冰城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和雄厚的实力,在此打造了一个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新地标,为郑州乃至全国商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蜜雪冰城总部基地成为热门打卡地
蜜雪冰城作为全国知名饮品连锁品牌,在现制饮品领域成绩斐然。目前,其全球门店数量已达46479家,不仅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越南、印尼等地扎根,初步形成全球化网络布局。凭借这一布局,蜜雪冰城为超过1.6万名创业者提供创业支持,旗下门店直接创造超18万份就业岗位,全产业链间接带动就业超55万人。2024年,公司收入达248.29亿元,并于2025年3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市值超过千亿港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蜜雪冰城总部基地项目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一直稳步推进。该项目用地面积33亩,建设面积达12.7万平方米,总投资13.8亿元。其建设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蜜雪全球数字化中心、蜜雪平台经济运营中心、蜜雪产品研发中心、蜜雪海外发展中心、雪王IP文旅中心、蜜雪总部旗舰店等板块。目前,办公楼部分已完工投产,蜜雪总部旗舰店也于2025年1月15日开启试营业,标志着项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的试运营,成为郑州东站商业板块的一颗璀璨新星。自试运营以来,该店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和丰富的产品种类,展现出强劲的客流吸引力。节假日期间,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6万人次,单日营业额峰值突破35万元。在清明节假期三天内,累计营业额更是突破100万元,这一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蜜雪冰城的品牌影响力,也使其成为郑州商业领域的标志性亮点。
蜜雪冰城总部基地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雄厚的软硬件实力及成熟的市场运营和管理经验。公司形成了以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工艺改造、技术传输、连锁经营、品牌运作、店面管理为一体的专业运营模式,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显然,该项目对区域商业活力的提升和消费市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它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带动了周边商业的人气和流量,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蜜雪冰城总部基地项目有望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随着各板块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深化,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蜜雪冰城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发展,同时也将为郑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力量,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新名片。
本报记者 覃岩峰 王阳 文/图
【高途智成港项目】
科教综合体“进度条”持续刷新
塔吊运转,机器轰鸣,工程机械往来如梭……4月27日,郑州经开区高途智成港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争分夺秒抢工期、赶进度,确保各施工节点按计划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高途智成港项目位于郑州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核心区,片区定位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宜乐”的中央休闲区(CLD),是高途集团在郑州经开区投资建设的三期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建设周期3年,打造集科技教育引领、文化交流互动、创新资源集聚、人工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型未来科教综合体,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发中心、科教产业融合孵化基地、高端科教研讨书院、教育培训基地等板块。建成后,高途郑州将实现年营收20亿元以上,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万人以上。
高途智成港项目(效果图)
“高途智成港项目今年年初开工,分为三期建设。目前一期最早的5月底主体封顶,最晚的12月3日主体封顶。今年年底,该项目两栋楼可投入使用,明年8月份以前,一期项目整体可以交付使用。此外,项目二期、三期的设计已经提上日程。”高途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告诉记者,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项目持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真的是“高途速度、郑州速度”。
据了解,高途智成港项目分为总部办公区、教学楼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区三个主要功能区,未来将与北京总部一并发挥总部职能,形成强大的教育支持体系。此外,该项目建设还将融合休闲与文化体验,建设书吧、咖啡厅、文化展厅、景观餐厅、健身房等共享开放空间,提升片区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功能。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2025年度,郑州经开区共谋划重点建设项目398个,总投资33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9.9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407.7亿元;省、市重点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83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9.5亿元。
一季度,高途智成港、郑煤机、娃哈哈等13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恒达智控、滨河新城数字产业园等23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36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全部完成联审联批,开工率60%,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34%。
未来,经开区将继续坚持力量向项目集中、资源向项目集聚、政策向项目倾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未来产业新赛道,增强科技创新“硬核力”,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激发人才支撑“内动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本报记者 王译博 董茜 文/图
【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
百亿级“菜篮子”工程冲刺投产
“自从产业园落地中牟,区乡两级就为我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一期于2024年签约并开工,目前养殖中心、育种中心1栋已建成投用。”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由郑州现代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昨日,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该公司总经理张萌龙说,为实现年底前整场投入使用,8000余名施工人员昼夜奋战,采取“人歇机器不歇”工作机制,多楼栋同时施工。
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
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位于中牟新区刁家乡境内,规划总占地3895亩,总投资100亿元,是以畜牧养殖为核心,拓展育种、研发、屠宰、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仓储物流等相关业态,构建“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食品科技+智慧物流”的现代化产业集群。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科技要素集聚、绿色循环发展、上中下游紧密联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食品产业园区,将成为全国技术领先的养殖基地之一,对提高全市乃至全省“菜篮子”保障水平、引领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目前,智能供料中心正在加快建设,预计7月底建成投用。粪污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配套工程已建成投用。供水、供电等相关配套设施正在有序推进。
产业园一期、二期建成后,将有效带动联合开发、创新联盟、生物医药等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年产值有望达到200亿元;能直接创造就业岗位6000个,同时,围绕“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就业3万人以上,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以上。
“产业园落定刁家乡以来,我们成立了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主动服务、攻坚克难,实现了3个月内3000余亩项目用地流转清障到位、2个月61302米场外支农管网铺设完成。”刁家乡党委书记冯凯说,乡里还高效率、高质量帮助项目方完成80家上下游企业注册,500余人企业用工招募,陪跑办理备案、土地、环保等手续,对接做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要素保障,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并及时收集企业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上报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心。
中牟新区发改委主任李韶敏告诉记者,从项目前期规划、建设推进到后续投产运营,中牟新区始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落实“首席服务官”“三级四联”“帮办代办”等工作机制,成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属地乡镇及时收集汇总,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分析研判,上报市级部门并移交“首席服务官”和县区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解决,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田雨 韩万金 文/图
【恒铭新材】
填补铝包钢生产河南省内空白
昨日,记者来到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康店园区,走进河南恒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钢—铝双金属复合新型材料项目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先进的拉丝机将钢线拉伸成细长的线材,随后被送往下一道热处理工序;几十台双卷筒收线机有序作业,一根根完整的线材被卷绕在盘具上,通过牵引机把钢丝输送到加热炉,然后再进入铅浴、降温、烘干等各个环节后,32台双卷筒集线器把一根根完整的钢铝双金线材卷绕在盘具上。
该项目一期于去年12月31日穿线试机成功,进入正式生产阶段。3月招商,5月签约,8月开工建设,年底投产……该项目从立项到生产,创造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巩义速度”。同时,该公司以国内第三家的领先技术强势登场,填补河南省空白,是集铝包钢线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
河南恒铭新材项目生产车间
据了解,以铝包钢专用线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作为线芯,经过专用设备高温高压,在钢丝外层包覆铝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备节材、节能、高效等良好性能的社会效益,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光纤电缆制造、电气化铁路、海底电缆、广播通讯和交通、建筑等领域,已成为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铜包钢丝等产品在高性能领域应用的一种更新换代产品。
河南恒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李三卫告诉记者:“我们刚开始申报的是26线、10万吨、5条生产线的产能,但是经过市场考察后,公司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升级为32线带集线器的生产设备,月产量3000吨到3500吨。我们有3条生产线,年产能就会达到10万吨。”
据记者了解,铝包钢钢丝全产业链条,此前在中国市场只有两家,分别在安徽和江苏,河南恒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三家全产业链生产铝包钢的企业,是河南省内第一家,填补了河南省空白。项目建成后,该公司预计每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5000万元,创造5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企业积极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成本。
该项目从招商引资、厂房建设到试生产,前后仅用了大概9个月的时间。从土地盘活、文探物探、证照办理等方面,康店镇及巩义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康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韵达告诉记者,项目的落地,是康店镇项目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该公司所在的这一块地已经闲置5年,康店镇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本报记者 谢庆 文/图
【奥克斯空调基地项目】
中原规模最大智能空调生产基地
在上街区丹江路以南、峨眉路以西、丹霞路以东区域,施工机械忙碌作业,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智能空调项目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不久的将来,一个总投资50亿元、占地1378亩的智能空调生产基地将在这里崛起。
奥克斯集团始创于1986年,产业涵盖空调、用电、配电、新能源、医疗等领域,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该集团拥有十四大制造基地、六大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博士后工作站常设单位。空调是奥克斯集团规模最大的产业,该集团深耕空调行业31年,集高品质家用和中央空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全球第四大家用空调提供商。
奥克斯空调基地项目效果图
河南奥克斯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智能空调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11万平方米建筑已完工,主要包含宿舍楼、招聘中心、活动中心、成品库、注塑厂房、办公楼、食堂等,预计今年9月底投用。二期55万平方米,主要包含电子厂房、总装厂房、钣金厂房、物资库等,工程于今年3月开工,正加快推进。目前,一标段11#、12#物流库基础施工紧锣密鼓,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11月投用。二标段预计2026年9月底竣工,2026年年底投产,目前临建搭建、挡土墙施工、塔吊基础施工及总装厂房、电子厂房桩基施工同步开展。
据介绍,以智能化示范引领为规划理念,奥克斯将在这里打造全流程网络协同制造新模式:智能信息工控物联网技术,让生产数据实时传输、精准分析,生产流程一键掌控,真正实现智能化生产;立体化智慧物流模式,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钣塑全自动无人车间,机器人精准操作,无人化生产提升效率,让产品品质更有保障;组装数字化车间平台,数字化技术贯穿组装全过程,生产进度、质量把控一目了然,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供应链模式最新的智能空调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家用空调年产600万套,创造约6000个就业岗位,带动15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从零部件供应到成品组装,从技术研发到售后服务,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在此崛起。
为加快推进奥克斯空调基地项目,上街区成立了专项服务专班,提供点对点、全流程服务。通过现场办公、周例会等工作机制,扎实做好督促协调、跟踪服务、要素保障等工作,相继协调解决手续办理、施工道路通行等多项问题,全力保障项目加速推进。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也将全力护航、全程跟踪、全面服务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要不了太久,一台台上街“智造”的智能空调将从这里下线,走进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武建玲
【鸿晟新材】
在新能源赛道上锻造铝产业新引擎
春夏之交,在郑州高新区红杉路西侧,一片占地263亩的现代化厂房里,挖掘机的长臂正在挥舞,智能化车间正在拔节生长——这里是河南明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鸿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汽车及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
从一纸蓝图到厂房林立,从设备安装到即将投产,这个聚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绿色能源的省重点项目,正以“河南速度”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传奇。
汽车及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 (企业供图)
时间回到2024年6月,当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以年均超50%的增速席卷全球时,明泰铝业果断落子,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的鸿晟新材,瞄准“卡脖子”的高端铝材料领域。“中国去年新能源汽车仅‘四门两盖’铝板就需60万吨,但高端产能严重不足。”河南鸿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明科话语中透着紧迫感。
这个定位“国家急需战略性新兴材料”的产业园,从一开始就带着使命感:一期投资8亿元建设20万吨汽车铝板生产线,二期、三期分别布局中厚板和电池箔,形成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铝材料矩阵。“我们要做的,是填补国内高端铝材料空白,让中国车企用上‘河南造’的轻量化铝板。”
走进施工现场,12万平方米的光伏绿色车间,屋顶光伏板日均发电4万度,相当于3000户家庭日用电量。而车间内,来自德国的气垫炉生产线正在吊装——这条单条投资2.6亿元的“钢铁巨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铝加工设备之一。
“三条线同步建设,这在行业内前所未有。”柴明科充满信心,项目累计签订9.5亿元设备采购合同,5台核心设备于2025年5月1日启动安装,配套的60兆瓦储能项目将在9月与生产线同步投用。届时,“光伏+储能+智能生产”的闭环将实现30%的用电自给,单位能耗降低15%,成为“绿色工厂”与“数字化转型”的双标杆。
在数字化管理中心的沙盘前,整个园区的生产流程跃然眼前:从铝材坯料到板材成型,从表面处理到智能仓储,每个环节都被实时数据监控。“我们构建的智能生态圈,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20%,缺陷率降低至0.3%。”
这种“高端+绿色+智慧”的模式,正在重塑铝产业的竞争格局。即将投产的一期项目,年产20万吨汽车铝板将直接供应新能源车企,单辆汽车74公斤的“四门两盖”用铝需求,将在这里得到高效满足。而二期、三期项目建成后,园区将形成“汽车用铝+电池箔+航空航天材料”的全产业链,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新增800个就业岗位,年利税贡献5亿元。
远眺正在安装的储能设备,项目负责人勾勒出宏大的愿景:“未来这里不仅是铝材料生产基地,更是绿色能源枢纽。”60兆瓦储能系统不仅能存储过剩光伏电力,还将参与区域电网调峰,探索“制造+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
这正是河南“十大战略”中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从传统电解铝到高端铝合金,从高耗能生产到“零碳工厂”,鸿晟新材的蜕变,折射出河南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跃升。正如园区门口的标语所言:“不是在造铝板,而是在为新能源汽车装上‘河南翅膀’。”
当2025年9月首条生产线投产的轰鸣声响起,这片曾经的空地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铝材料驿站”。从明泰铝业的全资子公司到行业标杆,鸿晟新材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史,更是河南传统产业在新能源赛道上重构竞争力的缩影。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这座智慧工厂正以创新为燃料,为中原经济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本报记者 李颖
【郑州杉杉奥特莱斯二七店】
打造城市南部商业新地标
春夏之际,郑州南部城区消费热潮涌动,在二七区大学南路东、左江路南的郑州杉杉奥特莱斯二七店,绿植环绕的开放式街区内人头攒动,年轻人在品牌店前精心挑选潮流单品,孩童们在雾森系统营造的清凉景观中追逐嬉戏,眼睛所到之处,洋溢着活力与朝气。“日常客流超1万人次,周末增至3万,节假日可达5万至8万人次。”该店总经理张建的介绍,勾勒出这座南部新兴商业地标的火热图景。
郑州杉杉奥特莱斯二七店开放式街区内人头攒动
作为杉杉商业集团全国第18家门店,杉杉奥莱二七店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便备受瞩目。项目总占地190亩,分两期开发。已投用的一期项目占地106亩,14万平方米商业空间以“双首层街区+盒子商业”复合业态为核心,创新融合“森系奥莱”“轻享奥莱”理念——25%的绿化率与雾森系统交织,让消费者在购物中感受“都市绿洲”的惬意;紧邻地铁口与绕城高速的区位优势,叠加地下2000个停车位的配套,构建起覆盖周边的“6小时奥莱生活圈”,开业数月便跃升为区域消费新高地。
在品牌矩阵构建上,杉杉奥莱二七店展现出强劲吸引力:汇聚20余家河南首进品牌及210家国内外品牌,“大品牌、小价格”的精准定位深度契合消费需求。其中,今年3月,耐克门店正式营业,新增1600平方米营业面积,商场整体开业率达100%。
营销创新成为客流激增的关键引擎。杉杉奥莱二七店以“年俗+潮玩”为主线,打造消费场景;联动鹤壁醉关公非遗展演推出新春市集、元宵巡游等节日促销活动;联合知名运动品牌,举办亲子马拉松、勇士赛等10余场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消费黏性。数据显示,一季度商场整体客流达140万人次,销售额突破2.4亿元,上半年冲刺5亿元,目标进展符合预期。
“从拿地到开业仅用13个月,创下全国奥莱建设纪录。”张建特别提及二七区“专班推进+专属网格” 的服务模式,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展望未来,企业正加速业态升级:年内计划引入轻奢美妆集合店、高端宠物用品等新业态,推动“奥莱+生活方式”全场景消费落地,构建涵盖购物、休闲、体验的完整“奥莱生态圈”。同时,计划2026年启动二期建设,规划2.5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商业,重点打造国内首个运动儿童潮牌室内馆,与一期形成业态互补,预计年销售额将再增3亿元。
这座商业地标的崛起,正是二七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该区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依托“周研判、旬调度、月分析”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季度,393个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8.4亿元,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6亿元,30项联合审批事项全部办结,37个项目签约、55个项目开工、10个项目竣工达效,一幅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文/图
编辑:林红
值班统筹:于淼
特别声明: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侵权必究